2015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答辩专家合辑

发布日期:2016-03-04 10:09 浏览量:21

    2015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答辩于12月11日在无锡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江森自控作为协办单位,本次会议暖通空调在线作为唯一支持媒体。


DSC_add


    会议由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王从飞主持,邀请到5位建环专业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委。其中竞赛评审委员会主席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德绳教授担任。 其他评委分别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工郑纯友教授,建环专指委副主任同济大学张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机电设计所所长张杰教授,中国建筑 设计研究院智能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刘轶教授等。


DSC_1469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德绳教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德绳教授提问方向:
    1)与会老师和学生注意专家提问题的角度和思维的区别;
    2)BIM系统功能多专业设计师虚拟的,你在这个里面引入BIM系统,是否只是个形式?
    3)绿色建筑比你想的复杂,若想做绿色建筑分析,不能只是说一下满足要求的,气密性是否满足?
    4)绿色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科技工作者是建筑的科学技术,绿色建筑是政策抓手的技术支持,对于绿色建筑我认为是项目设计上的亮点。
 
DSC_1493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工郑纯友教授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工郑纯友提问方向:
     1)项目整个的负荷分析、经济型性分析等方面介绍下项目实际情况;
     2)冰蓄冷及峰谷电价有哪些注意要点;
     3)冬天采用立式冷却塔是否可以满足季节的需求?若冬天需要采暖是否考虑热源?
     4)比赛大厅采用喷口送风的送风形式,风口的送风风速和风口的风速是否进行比较?
     5)变风速气流的组织速度就发生了变化,是否可以满足要求?
     6)会议厅加新风系统,个人认为采用全空气更节能些;  
     7)空调区的划分按照功能划分,是否考虑了内外区的划分?


DSC_1465
建环专指委副主任同济大学张旭教授

    建环专指委副主任同济大学张旭教授提问方向
     1)新风量为什么没有选择《民用建筑暖通设计规范》50736体育场的新风标准的选取原则?
     2)冰蓄冷系统适合间歇性大负荷的场所,但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释冰率是否进行过校核?
     3)新风负荷大,选择了热回收系统,介绍下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和过渡季节的运行方案;
     4)对于外遮阳对大型建筑的影响有多大需要论证;
     5)空调末端均设动态平衡阀,动态平衡阀价格很贵?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采暖系统的稳定性是否可以保证?
     6)一支团队有6个老师,是否排第一的贡献最大,对于学生的知道会不会出现意见分歧现象?
     7)地源热泵选择了间接方式,进机组之前有板式换热器,地埋管进出口水温是多少?机组的进出口水温是多少?
     8)学生考虑自然能量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大空间夜间通风的有效量,工程关心的是单位时间放热速率和负荷匹配吗?
     9)空气源热泵可靠性,目前分析的都是夏季工况,是否冬季工况也进行可靠性分析?
     10)提到天然气的热值是41MJ,是自己找的还是比赛提供的?这样计算导致溴化锂的效率有点低,但是实际情况下应该不会有一倍的差距,建议做下分析?
     11)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达到三星要求,绿色三星的标准投资很大,设备的增量甲方是否愿意投资?


DSC_1480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机电设计所所长张杰教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机电设计所所长张杰教授提问方向:
     1)冰蓄冷前面系统很详细,平时都是日常活动,场馆一年比赛活动时间?
     2)办公区采用多联机,蓄冰量是按照最大负荷的30%计算吗?
     3)蓄冷水泵是开式还是闭式?系统是如何做的?直接连接如何实现定压?
     4)大型项目冷热源是一个还是两个?南方地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风冷热泵结霜如何解决?

DSC_1495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刘轶教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刘轶教授提问方向:
     1)做项目设计初期,考察了多少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的管理情况如何?
     2)采用如此复杂的冷热源系统,将来实施,如何达到所需的效果?
     3)送风方式采用上送下回同一套管路如何实现?
     4)她还讲到,采用了冰蓄冷并不是给项目增色多少,但不是说就一定是哪种方式更合适。
     5)办公区域采用多联机,为何加入这么多系统,选择的话从哪方面考虑的?
     6)个人认为体育场馆达到绿色三星是比较牵强的。

    提问过程中,答辩选手清华大学的柳珺同学、江苏大学的陈绿华同学、安徽建筑大学的黄斌同学、同济大学的涂书阳同学、西南交通大学刘伯万同学、大连理工大学 的王哲同学针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回答。经过评审,最后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德绳公布了答辩结果。其中一等奖为安徽建筑大学;二等奖 为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江苏大学。